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金融业硕果累累的五年。金融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金融实力迈出坚实步伐。回顾过去五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水平。张大伟图表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约470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其股票和债券市场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连续20年居世界第一。全球第一大信贷市场、第二大保险市场更加稳定……“十四五”时期是中国金融业硕果累累的五年。金融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巩固加强财力建设,采取切实措施。回顾过去五年,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大幅深化,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金融机构更加丰富,服务主体更加高效,民生保障更加有力,风险防范和管理更加精准。增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开放性和吸引力,哪里有金融需求,哪里就扩大金融服务范围。 “十四五”期间,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东至抚远,南至三沙,西至喀什,北至漠河,金融机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 ““十四五”以来,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新跨越,全面提升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银行业和保险业总资产已超过500万亿元,近五年年均增长9%。信托机构、资产管理机构、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的资产已近100万亿元,较“十三五”末翻一番。——去年 五年来,我国差异化、宽领域、多层次的制度体系日趋成熟。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超过4000家,保险金融机构数量超过230家,证券公司数量超过150家,公募基金管理机构数量超过160家。全球银行1000强中,中国银行143家上榜,前10名中我国有6家 银行……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s我国金融业整体实力显着提升。大型机构的地位和支柱、压舱作用更加凸显,中小型机构服务区域、发展特色取得有效成效。中国邮储银行研究员楼飞鹏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以银保监会为例,各大商业银行正在充分发挥“大雁”作用,聚焦重点战略、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针对居民和企业需求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国营商业银行依托零售金融、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特定领域的优势,开展特色商业化经营。城市商业银行、区域性商业银行等区域性银行保持“紧密联系”的立场“贴近社区、贴近中小企业、贴近三农”,金融服务深入当地市场。——五年来,我国吸引全球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25年,法国巴黎证券(中国)将在上海开业,友邦资产管理公司、荷兰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成立, 瑞穗证券(中国)成立。全球众多金融机构持续投资中国市场,中国金融市场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十四五”期间,新增13家境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在华经营。全球50家最大的银行中有43家在中国设立了金融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中有一半在中国开展业务。 中国。国际化水平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的重要聚集地。今年7月,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比2016年初增加200多家,达到1171家,“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速约6.5%。支持实体经济,惠及千家万户 2025年9月,被誉为西北太平洋“风王”的超强台风花笠袭击南海和日本南部。受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总是有保险公司。 10分钟完成一次救援,30分钟完成一次救援,从客户报案到保险理赔只需10分钟……保险业与时间的赛跑,是我国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的生动写照。生计。 ——金融“血统”放开,实体经济就会繁荣。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统”。我国的GDP不断达到新的水平,这离不开财政援助。五年来,银行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票等工具向实体经济注入新增资金170万亿元。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4.5万亿元,比“十三五”末增长62%。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业贷款余额增长80%。我们打造资本市场协调投融资功能,资本市场成为业务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近五年,外汇市场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总额达57.5万亿元,占比严峻CT融资稳步增长,“十三五”末以来增长2.8个百分点至31.6%。 ——筑牢金融“护盾”,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称心如意。为了让千家万户都通电,维护社会稳定,保险业充分发挥了经济缓冲和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十四五”期间,保险业显着增强了群众福祉。保险业赔付总额9万亿元,比“十三五”期间增长61.7%。农业保险为8亿农户提供风险保障。养老、健康保险商业准备金达到11万亿元。车险承保车辆超过16亿辆,较“十三五”期间增长40%。出口信用保险继续承保风险保障总额达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期间增长52%。加法很容易,减法却很难。 “为人民减负”是支持民生的重要财政政策。 “十四五”期间,中小企业和综合型微型企业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期末的2.3倍,利率降低2个百分点。现有房贷利率降低,每年可为超过5000万户家庭减少约3000亿元的利息支出。为了给群众“减负”,切实提高居民幸福感,上海居民张某就是当前房贷利率下调的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我在银行工作。我有200万元的抵押贷款,利率为f 现有抵押贷款近年来持续下降。我每个月付的钱足够我出去吃几次了。 “注入金融“活水”,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创新是国家繁荣的不竭动力,支持科技创新是金融业永恒的使命。 “十四五”期间,银行业科研技术经费年均增长27.2%。科技信贷支持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几乎为零。 19 年平均增长率大于20%。强化科技保险保障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10万亿元,第一批保险支持3600个创新应用项目和“陪伴”而且,近年来,A股市场新上市公司90%以上都是科技公司或具有高技术能力的公司,其价值代表着超过银行业、非银行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市值总和。光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兼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科技创新在各行各业都进展迅速。 领域,形成无数新产品、新技术、新场景、新业态,需要融资来改变传统模式,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实现社会转型和实现。更新。抓紧钱袋子:金融风险防范和管理更加严格稳健。 2023年,国家金融监管局正式挂牌,将成为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新阶段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一步。这也是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推动实现金融监管全覆盖的重要举措。回顾“十四五”,保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最终效益是金融体系不变的主要任务。 ——金融监管震慑作用深化,金融风险基本得到控制。金融管理部门本着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基本原则,多措并举,严格执法,坚决利刃出鞘。我国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斗争逐步取得重要成果。风险。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据。相当一部分国家已经实现了高风险中小型企业的“动态清算”m 规模的机构。 “十四五”期间,共对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作出行政处罚2214起,没收金额414亿元,比“十三五”分别增长58%和30%。私募基金风险整治稳步推进,约7000家僵尸金融机构被淘汰。上海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高级专家曾钢表示,“十四五”期间,总体来看,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得到有效化解,经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服务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不仅为金融体系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贷款业务债务风险化解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与2023年初相比,借贷平台数量减少了60%以上,金融债务规模下降了50%以上。总体来看,市政借贷平台的风险水平明显趋同。 ——金融体系韧性 风险持续增加,金融体系运行稳定。 “五年来不良资产处置量比‘十三五’期间增长超过4%。0%。全行业资本和风险准备金总额超过50万亿元,我们有更强的基础、更强的韧性、更有信心应对各种挑战。”“十四五”期间,银行业风险承受能力和资产质量持续提升。 提升。 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企业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占比分别约为10.93%和12.46%,较2020年末分别提高0.21个百分点和0.42个百分点,均大幅高于监管要求。违约率约为1.49%,较2020年底约0.3%下降5个百分点。保险业正在引入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全面推进车险改革,全面开展“银报一体化”。其中,寿险公司2024年以来累计压缩成本3500亿元,财险和非寿险公司综合成本率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费用率处于20年来最低水平。行业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金融机构不断发展的同时,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夯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显着增强。上海全年汇率综合指数为15.9%,比“十三五”期间下降2.8个点。过去的一切,皆为序章。展望未来,中国金融业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向前发展,为建设金融强国进一步作出贡献。 (何葵艳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