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的一声响起,商品条码被读取,支付完成。这样的场景现在在便利店、超市里屡见不鲜。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条形码”里,隐藏着多少力量?产品条码是识别产品的唯一手段,也是产品在市场上流通的“身份证件”和“护照”。企业每一次申报产品的条码数据,就意味着新产品的诞生。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使用商品条码登记的新型消费品1992.2万件,比上年增长31.4%,参与企业29.5万家。 ——一个让你了解消费市场大势的“小条形码”。记者发现,商品条码正在从“身份标记”升级为“数据宝库”深入了解中国消费市场。截至9月底,我国消费品种类总数达2.3亿种。在去年同比增长12.5%的基础上,今年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反映出消费品市场供给持续扩大。通过商品条码对亿万种商品进行大数据画像,还可以了解行业发展方向。以智能服装为例,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国注册使用产品条码的智能服装相关产品总数达18.1万件,参与企业达6000家。与2020年9月底相比,智能服装产品种类数量增长91.4%,年均增速13.9%。数据显示,我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呈现快速稳定增长态势r国。 ——用“小条码”,实现“一码看全”。记者走进商场、超市发现,不少商品包装上都贴有条码、二维码,有的作为防伪查询码,有的作为支付码,还有的作为营销活动的切入点。当消费者拿起一袋零食时,往往要“扫来扫去”才能完成所有查询。然而,这是极其麻烦的。今年7月份开始,新修订的《产品二维码》国家标准在我国正式实施。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只需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同时获取价格支付、产品追溯、数字标签等信息。 “多码合一”有效提升了消费体验的便捷性和信息透明度。尤其是在产品质量追溯过程中从海鲜、肉类、水果、蔬菜、乳制品等食品,到医疗器械等医疗保健品,消费者只需用手机一扫,即可全面验证产品质量信息。 ——“小条码”的使用不断扩大。基于“编码由原产地企业分配、用于整个供应链各节点”的特点,商品条码的应用目前正在突破传统零售行业的边界,并向物流、物联网、电子商务、公共采购等领域拓展。在消费品交换活动中,商品条码在消费补贴申请、流程监控、风险防控、数据共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保障补贴政策准确有序实施、支撑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优质产能大量释放 产品条码作为全球统一标准,还可以有效解决跨境配送中的产品数据互联问题,让出口企业与零售系统、物流仓库、海外电商平台无缝对接,增加出口企业利润。 “你可以用代码环游世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产品部主任冯斌表示,产品数据已成为市场消费趋势的“晴雨表”。大量的商品条码企业用户和详实有效的商品基础数据,将带动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